全民金融教育

普惠金融的核心概念與精神

普惠金融(英文:Financial Inclusion),又稱為包容性金融。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,普惠金融係指個人和企業可以用負責任且持續的方式獲取有用、且負擔得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,以滿足其需求,包括交易、付款、儲蓄、貸款和保險。核心的願景是希望社會大眾可平等利用金融產品及服務,並提升其財務福祉。

普惠金融—更加平等、普及與永續的金融服務

全球經濟不斷地蓬勃發展,但是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以及財富分配不均問題卻越來越嚴重。現在的世界是20%的富人創造80%的財富,而傳統的金融機構也普遍傾向為富人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服務,如:更低的貸款利率、更高的存款利率、更容易取得貸款服務或是更便利的收付款方式……等等。
聯合國普惠金融倡議(UNSGSA, UN Secretary-General’s Special Advocate for Inclusive Finance for Development)在2013年指出:「普惠金融是經濟成長、創造就業機會及社會發展的驅動者或加速器」,並提倡「金融是為所有人服務,而不只是有錢人」,這也是普惠金融最大的願景與目標。

建立普惠金融的三支柱

  • 金融監理

    政府需要管好金融機構,確保它們不會提供無意義且消費者負擔不起的產品。

  • 消費者保護

    除了金融機構本身的努力之外,也需要一些其他機制來搭配保護消費者,免得消費者在不知情或資訊不夠的情況下,因為使用特定產品而受到傷害。

  • 金融教育

    如果消費者本身素養低落或者知識錯誤,難以判斷資訊好壞,這樣將難以透過金融監理跟消費者保護的機制來獲得保障,因此,透過金融教育來提升自己金融素養很關鍵。

TABF的普惠金融事業

TABF透過 出版品及媒體 平台倡議金融議題,有效的影響大眾對於金融的認知;以及針對財務脆弱族群的金融生活弱點提供金融教育活動。

TABF的金融共好里程碑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4年9月

  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加入「CSR金融共好公益計畫」

  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52名合格CoCo金融志工導師,第一時間選擇高雄,展現兆豐銀深耕南台灣的決心,規劃深入高雄19個行政區的42所國小,推動公益金融教育,預計幫助2496名四年級學童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4年7月

    台灣社福總盟加入「成人金融賦能計畫」

    號召其會員機構共10家社福機構為自家社福員工進行金融賦能課程,透過提升員工的財務知能,使其達到生活幸福感,不僅提升社會安全網的服務質量,更創造幸福的社福,共240名社福員工參訓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4年3月

    本院受邀赴聯合國展示「成人金融賦能計畫」實施成果

    參與聯合國非營利組織CSW68平行會議,展示以「成人金融賦能課程」在提升偏鄉婦女金融賦能的顯著成果,將台灣普惠金融推至國際外交的新領域,彰顯了台灣在金融教育與女力經濟賦權上的領先地位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4年2月

    彰化商業銀行加入「CSR金融共好公益計畫」

    彰化商業銀行68名行員成為合格的CoCo金融志工導師,以有地緣關係的彰化為金融教育覆蓋地區,回饋追本溯源,從起家地興學,深入彰化26所國小,第一年共計2,000名四年級學童受惠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3年9月

    華南商業銀行為首家銀行加入「CSR金融共好公益計畫」

    華南商業銀行動員嘉義縣、台南市及高雄市共23家分行的52名現職行員,成為合格的CoCo金融志工導師。在112學年度覆蓋台南市33個行政區、74所國小的195個班級,教導4775名四年級學童基本金融知識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3年3月

    本院正式推動分齡分眾金融教育計畫

    從小學生的基礎金錢觀念培養,到國高中生的債務及投資認識,再到成人的財務規劃與紀律培養,各階段皆提供相應的金融素養教育,幫助每個人強化應對金融風險抵抗能力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2年12月

    本院設立我國首座「FE62金融探索館」

    我國首座金融歷史博物館,展示台灣金融業的發展歷程,促進國際金融交流。展區包括金融里程碑、百年銀行劇場、轉角遇見金庫、銀行大事紀等,以互動體驗展示台灣金融自由化、國際化及數位化的進程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2年10月

    本院發布《2022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

    疫情後台灣整體金融風險抵抗力略有增長,整體表現穩健。惟兩大族群「脫隊」,金融風險抵抗力不增反減。第一是低收入家庭,第二是20至29歲的年輕世代,引起社會的關注與支援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2年5月

    本院研發「國小體驗式金融素養教育計畫」

    透過沉浸式情境模擬,讓小朋友體驗當風險發生時財產損失的剝奪感,強化預防風險的意識。並以角色扮演模擬家庭財務決策,體會消費增加與儲蓄減少的財務壓力,內化節制消費、計畫儲蓄等價值觀及實踐動機。本計畫係「CSR金融共好公益計畫」前身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1年6月

    本院推出線上「金融財務性格」與「金融風險抵抗力」兩大測試

    金融財務性格從「價格敏感」、「經濟計畫」、「節制紀律」、「儲蓄」、「勞動」及「財務意識」分析個人的用錢習慣及性格類型。金融風險抵抗力從「自身財力」、「金融服務取得」、「金融素養」、「他人支援」幫助使用者了解自身應對財務風險的韌性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0年10月

    本院發布我國首份《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》

    提供主管機關在制定普惠金融與金融知識普及等政策措施時,作為提升國家資源應用效率的參考依據。此外,金融機構可利用此調查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,開發潛在客群或多元普惠金融商品。

  • To Be Continued

    2020年7月

    本院研發「成人金融培能計畫」

    學習歷程約需半年時間,第一階段透過團體共學的方式傳授理財必修知識;第二階段以一對一的教練式個人財務規劃,量身定制財務計畫;第三階段在課程結束後提供陪伴支持,確保能學以致用。